人间重晚晴 ——记东南大学教育基金会探望爱心老人

发布者:丁倩文发布时间:2017-10-30浏览次数:1329

十月的金陵是暖色调的,栾树红了枝头,金色阳光贪恋着大地。佳节又重阳,在这丹桂飘香之际,在东南大学副校长、教育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周佑勇教授的带领下,东南大学教育基金会工作人员兵分三路,前去看望近二十位长期支持基金会工作的东南大学离退休老教师及其亲属,向他们表达敬意,并为他们送上节日的祝福。

安静美丽的校东教职工宿舍区居住着多位东大退休老师。程光蕴和许世霞夫妇居住在校东宿舍区南面的一幢普通宿舍楼里,他们看到教育基金会的同仁很高兴,和年轻一辈聊起很多往事。程老师夫妇谈到十九大十分激动,看到国家日新月异的变化很是欣慰。

在校东宿舍区北面的一栋小楼里,住着两对东大伉俪,他们是周鹗、王慕藏夫妇和陈善年、佘颖禾夫妇。这两对伉俪自搬来校东宿舍区,就是门对门的邻居,而且同样心系东大,慷慨捐助。老前辈的家都是简单朴实,周鹗老师家窗明几净,墙上挂着全家福照片,大大的“寿”字是周老师九十岁生日的时候儿女子孙们布置的,十分喜庆。陈善年老师家的家具很多已经老旧得可以被淘汰了,勤俭节约的夫妇俩还是不肯换新家具。

东南大学校友何勤奋的父母是两位满头银发的老人。他们生活简朴,身着半旧的布衣布裤,几十年的格纹床单洗了又洗,带着这几十年的阳光静静躺在老人的客厅里,似乎也只有这曾经的旧物才配得上老人的年纪与智慧。时光在他们身上仿佛驻足于上个世纪,我们也希望这样的时光能再慢一些。

现居住于江苏省老年公寓的伍福乐、周大华两位老师,将屋里摆放了许多小饰品,充满着生活的情趣。二老回忆起抗战时期颠沛流离、艰难求学的历程,寄望年轻一代在如今和平幸福的生活下更要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来到恽瑛老师家时,恽老师正观看着十九大开幕式。尽管已是九十二高龄,恽老师却能清晰地说出十九大开幕式中的各个代表的名字和他们的杰出贡献。她一边说着,一边将她最喜欢的巧克力分享给前来拜访的基金会同仁,如同孩童般爽朗可爱。

本次探望在家休养的孙伟院士,不仅与她进行了亲切的交谈,还将基金会的感谢信念与孙院士,令其十分感动。

马赞椿老师家里摆放着不少学生送的绿色植物。谈到受她资助的同学,她又是挂念,又为他们有了一份自己的事业而感到由衷地高兴。

进入东大离休教授朱斐的家,家具寥寥无几,可以看到最多的大概便是满屋子的书。年过九旬的孙绎老师是朱老师的妻子,现在朱教授故去,而她还坚持着阅读和记笔记。

范勤老师是东大丁大钧教授的妻子,她思维敏捷,不仅谈及学校老师和同学们,还询问教育基金会的工作情况。回想前几年亲自为获得丁大钧教育基金奖学金的学生代表颁奖的场景,范老师感慨万千。

宋邵铭老师是已故东大教师章春梅的丈夫,为了完成妻子的心愿,他捐赠了“章春梅奖学金”来到宋绍铭老师家可以感受到轻松愉悦的氛围,然而事实上宋绍铭老师已患癌症晚期九年有余,目前每周还需打两次针,但他仍然保持着开朗豁达的心态。

交通学院的退休老师徐吉谦老师身体健朗,开朗健谈。他回忆起交通学院建立时的点点滴滴,十分自豪。说起如今各方面都名列前茅的交通学院,徐老师寄予希望:要守也要攻,才能将学科建立好。

这些东南大学的退休老教师及其亲属有的身体依旧健朗,而有的却已卧病在床,但共同的是他们心中对东大的牵挂。多数老人宁愿自己生活得简单简朴一些,哪怕卖房住进老年公寓,也要将节俭下来的资金设立奖助学金,鼓励更多的东大学子。他们默默奉献,不求留名,有的甚至连一个签约仪式也婉拒了。

正所谓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一代接一代的东大人,以其全部的热爱抚育着这所百载学府,使东南大学如此生生不息、亘古长青。他们将短暂的个体生命融于无形的大爱精神之中,让爱超越时间的限制,汇成永恒。他们在大爱中行走,化成平原上交错的蹊径,化成蹊径上后来者的生命。

东南大学副校长、教育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周佑勇与程光蕴、许世霞夫妇 

周鹗、王慕藏夫妇

范勤老师

孙伟院士

朱斐教授夫人孙绎老师

徐吉谦老师

宋绍铭老师

伍福乐周大华夫妇



您是第481502023年10月21日位访客